“以前我家种了几亩传统蔬菜大棚,效益一般。现在把大棚托管出去改建成这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除了可以每月领租金,俺还能在这儿打工。”峄城区古邵镇沙路口村贫困户赵宝亮谈到现在的生活,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据沙路口村村委负责人介绍,赵宝亮原来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在对他的帮扶中,镇帮包干部劝说他把旧大棚托管给现代农业示范园,现在他家通过领租金和在示范园打工,从去年初就脱贫了。
赵宝亮家的变化,只是峄城区贫困群众转化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峄城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强项目、助增收,搭众筹、聚合力,弘孝善、惠长远”的工作思路不动摇,下足“绣花”功夫,加压驱动,全力攻坚。五年来累计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87个,全区7962户17014人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提升。
抓党建 促脱贫
该区把抓党建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实现“抓党建、促脱贫”。坚持“上下联动”,健全“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遍访核查活动,将扶贫工作纳入支部书记星级评定考核范围。用好专干力量,率先在全省为334个行政村居选聘被称为“五员”干部的扶贫专干,累计开展政策宣讲1687场次,梳理落实问题7343条,为“老弱病残”群体解决难题18162项次、代办事项11547件次。强化队伍建设,累计举办区、镇、村三级培训班53期7528人次,3448名结对帮扶干部对标“四清四准”“四个一”要求,帮助贫困户解决各类问题9300余件,开展“过暖冬过好年”活动,为贫困群众送去钱物折合金额460余万元。
强项目 助增收
扶贫工作中,该区在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和新型扶贫项目的同时,还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项目“建管护”新模式,通过国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实现“强项目、助增收”。古邵镇投资1091万元,依托福兴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三产融合”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带动全镇2053户提升脱贫质量。榴园镇联合底阁镇整合资金933.4万元,委托枣庄榴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旅游+”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带动1785户提升脱贫质量。阴平镇委托阴平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兼并了2016年以来的17个项目,整合资金716.1万元,实现项目“众流归一”,带动全镇524户提升脱贫质量。峨山镇城一村采取“强村带弱村”托管运营模式,整合资金580万元,打造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带动1027户提升脱贫质量。同时,为产业扶贫项目购买“产业保”和“收益保”,2020年汛期和疫情期间,全区12个产业扶贫项目受损,共获赔132万元。
搭众筹 聚合力
该区还健全行业社会帮扶机制,夯实控辍保学,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累计发放资助金1570.15万元,资助13188人次。夯实健康扶贫,累计办理慢性病证8553个,对488名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现免费治疗;累计发放“大爱榴乡”医疗救助金87.79万元,救助556人次;为4200名4类慢性病患者开展“送药上门”6000余人次;为2030名残疾人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实现“应改尽改”;为508户大额刚性支出家庭发放救助金185.35万元。夯实住房安全,累计投资2942.85万元,改造修缮住房1353户。夯实饮水安全,累计投资2210万元,加快推进饮水攻坚行动,已通自来水的村居实现了“户户通”。建立扶贫慈善众筹平台,先后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难题11000余件,收发各类爱心捐助物资6万余件,有效解决了边缘贫困户、突发性困难户救助难题。投资1025万元,建设石榴文创产业园,打造“榴礼”扶贫产品品牌,今年以来,已申报认定41个扶贫产品,销售收入达1.25亿元。
弘孝善 惠长远
围绕“孝”字,该区还率先在全市开展“孝善扶贫”,2020年发放孝心养老金2000余万元,惠及贫困老人7000余人;对1987名失能人员开展亲情护理或邻里互助,兑现护理岗工资245.44万元。围绕“信”字,发放“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1.36亿元,推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围绕“勤”字,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1400个,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自强自立之路。围绕“俭”字,规范红白事办理制度,避免因大操大办致贫返贫。(记者 刘明 通讯员 汤锦阳)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