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永流传 青山绿水入画来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薛城区周营镇白楼村的运河支队记忆馆,看到红色主题公园绿树成荫、花开正盛,游客不时驻足拍照。白楼湾湿地公园内水清树绿,游人络绎不绝。来自高新区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早就听说白楼湾漂亮,这次利用周末时间过来一看果真名不虚传。在这里既接受运河支队红色教育,又享受自然美景,是个好去处。

白楼湾花海中的“红色火车”。

据介绍,周营镇是运河支队的诞生地。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该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运河支队红色文化,筹建了运河支队记忆馆和鲁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览馆。自开放以来,以独特的运河支队精神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团体前来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累计接待游客量达50万人次。运河支队记忆馆以重大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依托,精心组织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活动。重开了白楼百年大集、举办了“红色文化”主题摄影摄像大赛、“红七月,践初心·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主题纪念活动、“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敢于斗争、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艰苦奋斗”的运河支队精神深入人心。

运河支队第一任支队长孙伯龙之子孙继龙老先生为孩子们讲运河支队红色故事,让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

记忆馆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运河支队记忆馆,展馆共分五大篇章:抗日烽火燃鲁南、运河两岸频亮剑、秘密通道连延安、碧血丹心照汗青、红色基因代代传。馆内以大量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形象的雕塑、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运河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驰骋抱犊山前,转战运河两岸,打鬼子除汉奸的光辉历史。

据了解,运河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苏鲁交界地区的一支著名抗日武装,1940年1月1日创建于薛城区周营,由罗荣桓政委亲自命名,峄、滕、铜、邳地区4支抗日武装组编而成,初创时1500余人,曾先后隶属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新四军淮北第三军分区、八路军鲁南军区、山东军区第九旅警备十八团。孙伯龙、邵剑秋、胡大勋先后任支队长,朱道南、孙振华、纪华、郑平任政治委员。

运河支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群众,建立统一战线,在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及其兄弟部队的协同下,驰骋苏鲁边区,浴血运河两岸,首战杜庄、设伏常埠桥、突围弯槐树、夜袭贾汪矿、智取微山岛、血战毛楼、歼敌牛山后……历经数百战,共毙伤、俘日军近千人,伪军4000余人。为兄弟部队输送兵员3000多人,开辟了华中与延安联系的秘密交通线,成功护送陈毅、刘少奇、朱瑞等首长和千余名指战员安全过境。

1945年8月,运河支队划归到山东军区第九旅十八团,解放战争时期,攻许昌,打洛阳,克济南,战开封,下淮海,渡长江。红旗插到舟山群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运河支队驰骋于敌伪腹地,南锁山东之大门,北辟延安之通道,日寇闻风丧胆,人民欢欣鼓舞,被罗荣桓誉为“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陈毅称赞“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

运河支队记忆馆内,红色故事宣讲员孙道亭向参观群众介绍80多年前革命先烈奋勇杀敌的故事。

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为挖掘红色文化,周营镇还在白楼连片建设了白楼湾湿地公园、白楼文化红色村、运河支队民俗馆,建设了沙滩、花海以及以牛山孙氏宗祠、孙氏祖林、千亩黄桃基地、板栗基地、核桃基地、葡萄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园、盈亮生态园为主,集商贸经营、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体育运动、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集散地。

周营镇以实施“十里湾·田园沐歌”项目为引领,以白楼作为该项目“起爆点”,擘画出覆盖5个村(白楼、石庄、牛山、王楼、小巩湖)、总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白楼湾美丽乡村综合示范片区,着力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示范地。

多元文化交融。充分挖掘区域内文化资源,形成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贤文化、农耕文化交融荟萃的局面。依托运河支队发源地白楼村这一红色资源,筹建了占地500平方米运河支队记忆馆和鲁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览馆。馆内以大量详实的文字、图片、实物、形象的雕塑、现代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打鬼子除汉奸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自党史教育开展以来,共依托运河支队记忆馆共开展红色宣讲70余场次,参学人数达4000余人次;依托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山孙氏宗祠,以牛山孙氏家风家训为核心,挖掘传统文化,建设家风家训文化广场;挖掘农耕文化,建设农耕文化观光体验带,建成农耕文化长廊、茅草亭等基础设施。

组织创新引领。高标准打造了以“两园两馆一校一广场”(白楼湾湿地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运河支队记忆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览馆,周营党校,党建文化主题广场)为依托的白楼湾党性教育示范片区。投资20余万元建设周营镇党校,推动党校实体化运营,建立了由固定师资12人和外聘教师3人的两结合师资队伍,先后举办党员发展、青年干部学习等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800余人次。2020年,分别承办了全市、全区党建现场观摩会等8次现场会;荣获全区2020年度组织工作创新奖第一名,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作为典型案例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产业业态丰富。推进与脱贫攻坚产业项目深度融合,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撬动,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50余万元,实施盈亮农业生态园、禾佳欢生态园、王楼润群和石门信实大棚蔬菜种植合作社等产业扶贫项目17个,形成高效农业集聚发展态势,亩产效益由1000元突破至20000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建成游客中心、瞭望塔、滨水长廊和跨河观光桥等10余处设施,配套建设5套乡愁民宿和占地30余亩的百合园、占地600余平方米的亲水沙滩,开创了全域旅游新局面,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0余万人次。

白楼湾现代农业示范园一隅。

水清河畅 岸绿景美

滨水长廊、金色沙滩、游船码头,百合花海……这是记者走进周营镇看到的景象。村民告诉记者,每到节假日,这里都会迎来游客前来观景休闲,既可以在运河支队纪念馆找寻红色记忆,也可以在具有田园特色的民宿里感受农家风光。

2016年,周营镇开始致力于大沙河治理工作,依托镇域内“北依牛山山脉,大沙河贯穿南北,支流纵横东西”的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畅通水系,打通了生态“血管”,点燃了生态“脉搏”。

周营镇按照“亲水、治水、保水、活水”的思路,坚持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健全镇、管区、村三级河湖长体系,现场调研勘测,对全长35公里的周营大沙河干流及3条支流、4条河流、52个自然村穿村水系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打造“河库相连、河塘相连、河河相连”的生态水系格局。

目前,周营镇累计实施水系治理32公里,大沙河河道清淤300万立方米,修建沿河道路80公里,沿岸新栽植垂柳、紫薇、紫叶青、白蜡、杨树等各类绿化苗木11万株,基本实现大沙河主流全线河道疏浚、河堤加固、节点打造、沿河造林绿化和穿村河流疏通,沿河打造了16个美丽乡村,水系生态全面修复,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2020年,周营大沙河获评省级美丽示范河湖,连片打造的白楼湾片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大沙河水系治理后,周营镇镇域新增蓄水600万立方米,直接带动河流沿岸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000余亩,全镇蔬菜大棚种植面积达5万亩。该镇围绕大沙河生态观光带,积极引导沿线各村发展周营早春土豆、秋延迟辣椒、沙河涯萝卜、牛山黄桃、石门葡萄、官杨核桃等“一村一品”产业,形成“南菜北果”农业发展布局,两家合作社成功挂牌“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投资300余万元,规划建设十里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土地“亩产效益”由1000元增加到10000元,全镇蔬果年产量达16万吨,产值近3.1亿元。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白楼湾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区建成游客中心、乡愁民宿和滨水长廊、百合园、亲水沙滩、瞭望塔、跨河观光桥等设施,成为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每天游客达到2000余人次。

该镇还为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了一批返乡人才、入乡人才、在乡人才创业兴业。成功招引并签订河海大学港航与近海工程学院、华师大等专家学者、教授入驻。吸引电商人才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带动建成周营镇新农民创业园,推动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园区年度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实现电商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工程”,将66名创业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分层分类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其中30余人选入村“两委”班子,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人才基础。(记者 王兆虎 孙越 通讯员 张生 相修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的话,点个赞呗!
点赞4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我来评论一下!!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